特別挑了一個不營業的星期一,到四四南村走走。
早期這個眷村是給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廠工住的,位於工廠的南方,所以稱之後四四南村,
它是國民政府在台灣建立的第一眷村聚落,有著歷史的意義,
位在繁華而高價的信義特區,
我想大多數的房舍應該都已經被拆除,保留下來的部份,勉強還能想見當時的風貌。
今天人不多,但陽光正好,剛好適合我盡量留下可能屬於原本老眷村的痕跡。
↑除了四四南村四個字之外,下方是非常花俏的大門。
眷村對我有著無法言喻的意義,它是我出生和長大的地方,
近十數年來,許多老眷村都面臨拆遷的命運,要不就是被重新設計成文化園區,
少了歷史的痕跡,卻多了商業的色彩。
↑走進來後,先是一排的老房子,懷念這個小時候常見,簡單又樸實的花鐵窗。
↑每一堵門裡,都有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,演繹真實的人生。
↑小眷村廣場的旁邊,保留了一道老牆,透過窗口看見湛藍的天空。
↑眷村裡處處可見的標語,這裡也有一群。
↑新與舊、歷史與現代、落沒與繁華共存。
↑風雨中已經褪成了粉白色的「春」聯,人走了,春到了。
除了幾戶仍老舊的房舍之外,現在的四四南村更像一個過度開發的文化園區,
裡頭進駐了賣文創用品、咖啡餐飲小店,
充滿了各地的旅人,
一直以來,
建築都是最容易被保留下來的,但人與文化很難,
這裡,少了我小時候對眷村的記憶和氣味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